RENT A BIKE
  • 1
  • 2
共享单车—中国自行车行业的转机or毒药?
2017-4-11
来源:未知
点击数:  524        作者:未知
  • 共享单车作为目前中国全社会的热点,它的根基—自行车生产已经将整个行业全产业链都牵扯进去。在上一个月的美骑观察中,美骑记者陈述了共享单车对入门级运动自行车的冲击,但是经过了一个月、多地的走访后,美骑记者认为,共享单车在当下的自行车行业里已经掀起非常大的风浪,甚至决定了众多企业的生存。
    摩拜单车
    被“低估”的共享单车
    这里的被低估,是普遍性的,社会大众首先都对这种中国独创的产品无法理解,当胡玮炜在上海试运营摩拜单车时,看衰的声音就已经存在。凯路仕•烈风董事长,也是小鸣单车创始人邓永豪在第三届美骑高峰论坛现场预计2017年全国将出现2000万辆共享单车时,现场爆发出不少质疑声,美骑记者也对此将信将疑,因为这等同中国大型自行车厂商小一半的产能(2015年为5532万辆)。不过这种自行车的“大跃进”并非空中楼阁,据近段时间了解到的情况,富士达、千里达、喜德盛、凤凰、******等大型厂商都纷纷成为共享单车项目的代工方,其中订单较小的,如佛山三鹰运动产品公司,也有几十万辆。摩拜、ofo还放出豪言,要将大型厂商一年数百万的产能全部承包,虽然有营销炒作的意味,不过三十多个共享单车团队聚合的订单数量非常可观,2000万不是幻想,甚至是起跑线。
    凯路仕·烈风董事长邓永豪
    小鸣单车创始人邓永豪
    对共享单车,自行车工厂也经历了低估到无奈的过程。在早期,如2015年末,摩拜就开始寻求生产伙伴合作,不过不断碰钉子,其中摩拜团队向一家配件厂商开出200万支升降座管的订单,却因数量过大被拒绝。在美骑论坛中,代工企业就透露,共享单车企业曾经寻求合作,但厂商把它们开出的大订单当做儿戏而不管,白白浪费机会。现在共享单车爆发,共享单车团队手握庞大订单变成强势的甲方,自行车厂商想拿到订单却不再简单。
    广东自行车协会换届
    广东自行车协会部分成员合照
    产能过剩的红与黑
    中国自行车行业目前最严峻的挑战是产能的过剩,为了压低成本,直击消费者最软弱处—价格,有实力的企业都追求边际效应,通过扩大产能,降低单个产品的成本,在加工、出口方面营造优势,不过大家的如意算盘加起来就是一个巨大的资源错配。
    大产能泛滥和高库存造成的直接效果就是自行车产品的价值的下降,因为它身上的稀缺性已经失去了。在市场交易的定义下,仓库里卖不出去的自行车的价值甚至不如生产成本,我们一直提倡大陆厂商提升研发实力、树立品牌价值,其实也是就让自行车“与众不同”,提升产品的稀缺性,这也是产品往高端化、品牌化经营的常规思路。
    共享单车的进入冲淡了产能过剩的苦涩,因为巨量的生产订单能够将工厂的生产线塞得满满的,甲方们急迫着将自己的共享单车投放到城市中“卡位”,在此,大产能本身就是稀缺品,被各大甲方抢夺。正如富士达、千里达、喜德盛等巨头所言,共享单车风潮对于中国自行车企业是千载难逢的机会,庞大的订单充实了过剩的产能,也带来了可观的利润,让工厂暂时忘却运动自行车消费市场不济的问题。
    可是,共享单车这碗饭也不是谁都能吃,因为追求速度和品质,所以共享单车团队都偏好与大型工厂合作,特别是每个地区前三位的大代工厂。
    千里达董事长梁建雄先生说,2015年开始自行车行业本来就进入洗牌时期,大量企业退出这个行业,共享单车以大订单的方法加速行业淘汰。强者在大订单的滋润下变得越强,小工厂只能对着大订单干瞪眼,强者愈强。另一方面,共享单车的普及还会冲击到低端自行车市场,加剧库存问题,原本销路已经不好的企业,会更加艰难,更早地退出市场竞争。
Copyright  2009-2011,www.xxxxxx.com,All rights reserved  苏ICP备XXXXXX号